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信息网!

13部门发布《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

日期:11-11  点击:  属于:推荐资讯
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药监局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《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提出,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综合施策的原则,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,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,有效控制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形势。

解决细菌耐药问题刻不容缓

微生物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,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。既往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抗微生物药物,不再有效或者药效减弱。这样一来,本可以治愈的疾病,就会变得难以治愈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,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(也称“超级细菌”)在全球快速传播,可能导致一些感染无法用抗生素等现有抗微生物药物治疗。

目前人类面对的“超级细菌”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鲍曼不动杆菌、肺炎克雷伯菌等,大部分抗生素对这些“超级细菌”不起作用。由于抗生素使用数量大、滥用程度严重,我国已经是“超级细菌”的“重灾区”之一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表示,多重耐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,很多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持续下降,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,今天不采取行动,明天将无药可用。

《行动计划》明确八项任务

2016年,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《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(2016—2020年)》,使得我国耐药综合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,但部分常见微生物耐药问题仍在加剧。为此,我国制订了最新的《行动计划》,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《行动计划》确立了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综合施策的原则,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,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。到2025年,在微生物耐药国家治理体系、公众健康素养、专业人员防控能力、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、科技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,均将取得明显进步。

《行动计划》根据当前形势和问题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:坚持预防为主,降低感染发生率;加强公众健康教育,提高耐药认识水平;加强培养培训,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;强化行业监管,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;完善监测评价体系,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;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;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;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。

公众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

“耐药性监测”是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的重要手段。目前,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细菌耐药监测网和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,其中细菌耐药监测网已覆盖1400多家医院。

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郑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通过监测网的数据,我们就能知道不同地区、不同人群以及不同感染部位,它的细菌感染的种类以及耐药的情况,为我们的政策制定以及一些治疗方法的制定会提供依据。

对于微生物耐药的问题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?郑波提醒,出现感冒发烧等情况,不要盲目购买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,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;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加强锻炼,提高对感染的预防能力,从源头上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。

郑波强调,在动物、食品、农业、人类等方面,我们都要关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,这样才能够真正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。